亚欧商学院“院长论坛”系列讲座 |袁志刚教授解读全球化面临的挑战与中国经济走势
5月30日下午,华东师大亚欧商学院“院长论坛”第三讲在紫竹国际教育园区亚欧商学院教学办公大楼内举行。本次“院长论坛”有幸请到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学术委员会主任袁志刚教授为同学们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讲座——“全球化面临的挑战与中国经济走势”。
全球经济危机后增长放缓,反全球化势力抬头
首先,袁志刚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了包括美国、欧盟、中国、日本在内的世界主要国家经济走势及其困境:目前的总体趋势是全球经济危机后增长放缓,2017年复苏明显但较为脆弱,全球贸易有所回暖,长期增长动力缺乏;发达国家面临着二战以来的全面困境,例如老龄化与劳动力市场僵化、金融市场泡沫泛滥、共享与平台经济兴起实体投资下降、人工智能化带来大规模失业、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全球总需求吸纳不了总供给等;并且,全球经济困境导致反全球化势力抬头,全球贸易停滞增长,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中国宏观经济基本走势是经济增长趋于稳定
就中国而言,近期宏观经济基本走势是经济增长趋于稳定,但增长驱动力不足;宏观政策由稳增长转向调结构,金融条件收紧,贷款需求暂时走弱;在房地产市场上出现分化局面,三四线好于一二线,房地产投资现下行风险;此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出口拉动增长不确定性增加。
中美“贸易战”:出口不确定性增加
袁志刚教授还针对最近的热门话题“中美贸易战”进行了分析:第一轮中美“贸易战”,美方涉及1300个独立关税项目,瞄准“中国制造2025”,中方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等农产品、汽车、飞机等进口商品征收25%关税,涉及2017年中国自美国进口金额约500亿美元;从全球价值链来看,贸易顺差反映在中国,但利益顺差在美国,中国从加工贸易中只赚取少量加工费,美国从设计、零部件供应、营销等环节获益巨大。
中国宏观经济增长动力转换
在讲座的最后,袁教授分析了中国宏观经济增长动力转换:货币和金融扩张,增发的货币进入基建、房地产行业,维持高水平投资,房地产和土地作为抵押品,通过间接融资创造出更多货币。
中国经济转型长期之道是实体经济
对于中国经济如何进一步转型,袁教授指出宏观经济增长动力转换,长期的解决之道还是实体经济:从外需拉动到内需拉动;从投资拉动到创新拉动;从制造业拉动到服务业拉动。